夜空中最亮的县委书记
★成为小炒特别读者:
点击上方「小炒说」→右上角菜单栏→设为星标
我们接下来看到的这位县委书记,与河南济源市一把手对比起来,只能说:官与官的差别,有时比官与狗的差别还要大。
“你们看过的所有官场小说、电影、电视剧,都没有我经历的精彩。不愿意描述他们坏成什么样子,这些人是真坏。”说这句话的,就是巴东前县委书记陈行甲。
这是2019年的访谈视频,当时无声无息,却在2020年悄然走红,因为网友正在对湖北官员处理疫情的不负责行为充满了质疑与愤怒,而这个视频承载了人们的期待,也承载着人们的控诉。
2020年9月16日,陈行甲登上中央三台的《回声嘹亮》,主题歌曲是那首百听不厌的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,没有比这个歌名来更好形容陈行甲的歌曲了。小炒在朋友圈无意刷到这则旧闻,完整看完视频,感动得红了眼圈。
这位当了5年县委书记、后辞职做公益的夜行者,每一次出现在小众的媒体报道时,总能感动那些阅读者。
陈行甲说:从小到大,我都没有缺过一件东西,那就是爱。这份爱,就是伟大的母爱。
1971年1月,北风呼啸,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下湾村三组,一个普通农家,一枚男婴出生,母亲给孩子取名“行甲”。甲,第一的意思,谦逊的中国人很少会取这么高调的名字,但这位只读过两年书的母亲,很大胆地给儿子取了个甲的名字。
多年以后,陈行甲回忆此事:“我的妈妈,她很勇敢。”他明白,这个名字,不仅有母亲的勇敢,还有深深的期望。
陈行甲的父亲是一名收税员,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远,一年只归家一次,抚养孩子的重担,全落到了母亲身上。
望子成龙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上学读书,母亲竭尽所能地供儿子读书。母亲没什么文化,无法像现在的父母那样辅导孩子的作业,但她用自己的精神激励着儿子。
一次,陈行甲因为生病耽误了两天课程,第三天,母亲背着陈行甲,翻过两座山,穿过一条条崎岖山道,用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学校,然后自己原路返回干农活。而陈行甲放学时,母亲已经站在学校门口了。
耳濡目染着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殷切期待,陈行甲没有辜负母亲的付出。在学习上,陈行甲一直是名列前茅,是村里的榜样,成为母亲的骄傲和动力。她总是很乐意跟人提自己的儿子:“我的甲儿棒着呢。”
小学毕业时,陈行甲的成绩是高桥乡的第一名。
去乡里念初中,陈行甲发现学校里一天是吃三顿饭的,他的童年记忆从来都是每天吃两顿饭,一下子觉得人生原来还可以这么幸福。三年之后,他以优异成绩升学高中,在高中,他的总成绩一直是全县前十名。
母亲不仅督促陈行甲学习,还用更重要的人生教诲影响着陈行甲——干净和悲悯。
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爱干净,穷不久。”小时候的陈行甲很淘气,有一次弄得满身灰尘,回到家,妈妈不让进门,让他站在门口,陈行甲一脸委屈和不解,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,母亲严肃地说:“我有没有跟你说要爱干净?”但陈行甲觉得这是打着补丁的旧衣服,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?母亲语重心长地说:“甲儿,你听好了,哪怕是补丁衣服,也要穿得干干净净。”
母亲不仅让他生活上爱干净,而且做人也要干净,“干干净净做人,堂堂正正做事。”当陈行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,工作的第一天,母亲做了一桌子菜,叮嘱道:“甲儿,你现在要工作了,以后一要勤奋,二要干净。”
陈行甲牢牢记着母亲的教诲,当他在2011年来到巴东当县委书记时,将巴东精神定义为四个字:干净、自强。直到今天,这四个字依然挂在巴东政府大楼上。
母亲的第二个人生教诲,就是善良和悲悯。
陈行甲的家在山村里的大路旁,他每天都能看到很多背脚夫,他们背上沉重的货物走几十公里往返于镇上和山村,挣一点辛苦钱。有时,背脚夫会在他们家歇脚,吃随身携带的干粮。陈行甲的母亲不仅没有嫌弃他们,反而每天把门前院子扫得很干净,这样背脚夫坐在上面,就不会沾上泥土,母亲还会叫陈行甲给他们倒水喝。久而久之,不用母亲安排,陈行甲也会这么做了。
小时候,村里有一户最穷的人家,潘伯伯和王大娘,他们有七个孩子,大女儿三十多岁哮揣死了,二女儿养不活从小就送人了,因为太穷,他们在村里很不受待见。他们经常来跟陈行甲的母亲借盐吃,但又有些不好意思,只好派几个孩子轮流来借,母亲从不拒绝,但他们又只借不还。少不更事的陈行甲也对母亲的行为感到不解,母亲就说道:“人不到无路可走,谁会借盐吃!我们不借给她,她就没地方借了。”
还有一次,王大娘的三女儿出嫁,但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嫁衣,王大娘哭着向母亲求助。陈行甲亲眼看到母亲把自己的嫁衣送给了王大娘,那是一件红色暗格子的“的确良”衣服。对农村女人而言,嫁衣是最珍贵的衣服。
母亲的这些行为,在贫穷农村里是异常的,陈行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善良的种子逐渐在他心里发芽。长大后的陈行甲才明白,尽管家里很穷,但母亲在用自己不起眼的力量,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些比她更弱的人活着的尊严。
干净和善良,母亲的言传身教,刻在了陈行甲的血液里,正如陈行甲所说:“作为我的第一任导师,母亲直接影响了我价值观的形成,教会了我应该怎样对待身边和你有关或无关的人。”
以后不管是当官还是做公益,他都满怀悲悯,学着向母亲那样干净而善良地对待弱者。
多年以后,当他在办公室一次次拒绝贿赂时,当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贪官拉下马时,当他急流勇退选择去做公益时,陈行甲也曾问过自己:“有时候我也在想,对于内心的遵从,为何如此地义无反顾?我们身处这个世界,而认识这个世界中的自己,还是感恩于我的母亲,以及那个山村。”
直到现在,每次跟别人谈起自己去世的母亲,陈行甲总会情不自禁地红了眼圈。
“往前走,别回头。”这是童年时代的陈行甲陪妈妈从地里收工回来走夜路时,妈妈时常在路上教导他的一句话。无论走在哪里, 义无反顾的陈行甲始终遵循着母亲在冥冥之中的指引。
2时代造就理想主义
1988年7月7日,陈行甲走进高考考场。那天,天气炎热,老师在考场走道里摆了几盆水,水里放着冰块,给考生们降温。但依然有人顶不住,陈行甲所在的考室,有一个人中途流鼻血,被搀扶出去。
一个月后,成绩公布。陈行甲的其他科目一如既往地好,数学接近满分,唯独政治100分,陈行甲只考了52分。不过好在总成绩不错,陈行甲最终被湖北大学数学系录取,成为天子骄子。
很难想象,以后当上县委书记的陈行甲,居然是政治偏科的”重度患者“。但不管怎样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陈行甲的人生命运已经改变了。
在去武汉的绿皮火车里,陈行甲全程激动,憧憬着未来的世界。想到最后,就是母亲的期待,一定要好好读书。
陈行甲读大学时,正是思想解放的80年代,改革开放已有10年,国家欣欣向荣,这种青春氛围也让大学变得朝气蓬勃,吉他、喇叭裤、西方哲学史,人文艺术感染着每一位青年学者,好像每个大学生都是诗人,都是歌手,都是哲学家,大家的交流方式充满了浪漫与文艺的气息,并以此为荣。
那是一个令人无限怀念的时代。
大学流行诗歌,“朦胧诗人就像现在的小鲜肉一样令人疯狂”。陈行甲入学刚半年,作为理科生的他,就参加了文学社举办的征文比赛,荣获二等奖,后来还加入文学社,是那一届文学社的唯一一名理科生社员。
学校的沙湖岸边,时常有三五成群的大学生开诗会,陈行甲还在这里见过诗人丁当。
海子在校园十分流行,陈行甲也成为海子的粉丝。直到2016年9月19日,陈行甲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:《给哥哥海子的一封信》,这是海子的弟弟查曙明在海子离世20年之后写给哥哥的信。陈行甲写下这样一段话:
“曾经因为海子,心痛得不愿意再读诗写诗。在初秋的九月,看到这封信,想起海子的《九月》中那草原上的野花一片,那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。怀念海子,热爱生活。活在这珍贵的人间,太阳强烈,水波温柔。”
摇滚流行,陈行甲就拿着第一次获得的95元奖学金,买了一把红色吉他,还和四个同学组建了乐队。他们五人穿着统一的夹克,在台上唱庾澄庆的《站台》和罗大佑的《闪亮的日子》,很酷!
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很流行,陈行甲就去图书馆一口气读完,然后在宿舍开卧谈会一起谈读后感。陈行甲的偶像是书中的孙少安。孙少安出身贫农,将读书机会然给了弟弟孙少平,自己在家种地,但他平凡不平庸,不甘受命运摆布,屡次失败也魔灭不了他改变生活的勇气。
在那段大谈自由与梦想的时代,陈行甲尽情享受着感性而大胆的岁月。大学里没有官二代、富二代的概念,更没有屌丝这个词,陈行甲知道自己是草根,但绝不是像屌丝那般自嘲,他不绝望,不抱怨,不躺平,内心充满了渴望。还有千千万万像陈行甲这样的大学草根,他们躁动,但不浮躁;他们文艺,但不轻浮;他们张扬,但不张狂。
正是这段文青时代和理想主义岁月,塑造了陈行甲的人文主义性格。即便是在官场的大染缸里,他依然保留了他那个时代的烙印——内心崇尚自由,做事趋于感性,有点理想主义。在辞职后的媒体公开露面中,他的语言总是充满了诗意和感动。
陈行甲自己也说:“我永远认为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。”
母亲的教诲,与理想主义的青年岁月,造就了陈行甲的救世情怀,他说:“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,总梦想有朝一日白马轻裘仗剑天涯,去斩妖除魔惩恶扬善。”
有些选择,是渐远的青春时代就注定了的,特别是陈行甲小时候走夜路时母亲常说的那一句话,“往前走,别回头。”
3柳暗花明又一村
梦想着鲤鱼跳龙门,但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原点,在那个孔雀东南飞的潮流里,就连陈行甲的女朋友也去了广州,从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回到了山里小县城,事业与爱情双双受挫,年轻人不可能没有一点失望。
这时,大学里读过的书《平凡的世界》给了他精神激励。即便低到尘埃,也可以像孙少安那样做出一番不凡成就。陈行甲当时给大学室友肖立写信:“晚上躺在床上,能听到自己的骨骼咯咯作响。”年轻人并不甘心。
2017年,《新京报》采访陈行甲时,让他推荐几本影响最大的书,他说了三本,《平凡的世界》排第一。
作为兴山县稀缺的大学生,陈行甲的机会很快就来了。
1993年,县领导要去市里开招商会,招商引资里有外企,因此需要把项目材料翻译成英语。县政府找到一名英语老师,但对方开价800元,分管副县长对这种没有政治觉悟的坐地起价行为十分不满。领导很生气,下属很紧张,恰好燃化局的付局长在场,就说燃化局新来了个大学生,可以让他试试。
二十多页的材料,陈行甲弄到凌晨两点,第二天一大早就交上去,副县长很高兴。县政府打电话让陈行甲来领200元钱,他一再拒绝。
这是高情商的人才啊。三个月后,陈行甲被调到了县政府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做办事员,成为县里对外活动当仁不让的笔杆子,两年后还当了副科长。
1997年,兴山县进行机构改革,成立外贸局,陈行甲任副局长。半年之后,县团委换届,新任县委书记强调全县青年领袖的岗位必须是一个大学生,而按照团县委书记任职的年龄和资历要求,全县三十岁以下第一学历大学本科又已经是副科级的干部,只有陈行甲一个。
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这就是陈行甲的从政起点,年仅26岁。
1999年,陈行甲调任兴山县水月寺镇的镇长。在下乡调研时看到晒谷坪村的一户特困户家庭。女主人向玲眉自幼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身瘫痪,丈夫时弱智,时常动不动就打她,下手也没个轻重,生了个女儿,也是智力不正常。
陈行甲心生悲悯,自费承担了向玲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,并每年至少要来看望一次,一直坚持到10年后向玲去世,即使工作调离兴山县也没间断过。向玲在弥留之际,留下了一封信,让陈行甲母亲转交给陈行甲。“陈叔叔一定会来的”,看到信里的这句话,陈行甲泪流满面。
20年前,国家大力培养年轻干部,陈行甲年富力强、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文凭,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良好印象,得到了政府的提拔。十余年间,陈行甲辗转兴山县委常委、宜昌市政府和百强县宜都市长,直到2011年10月,来到巴东担任县委书记。
这是陈行甲第一次当一把手。
在“脱贫攻坚战”即将拉开序幕之时,陈行甲在百强县当市长不到一年,就调任国家深度贫困县一把手,培养之意不言而喻。
此时,陈行甲母亲已经去世5年,他带上母亲遗像,放在贴身行囊里,坐车前往命中注定之地——恩施巴东县,与老家兴山县相邻。国家扶贫、母亲帮弱、文青性格,将在这里交汇。
4孤傲的斗士
有记者问陈行甲,一个县委书记最风光的时候达到什么程度,他说,“你哪怕前一天做了一个梦,第二天你就可以把他实现。”但他的到来,将打破少数人的美梦,也将实现多数人的美梦。
陈行甲是一个幸运的人,读小学时,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;读大学时,是迄今为止思想最为活跃的80年代;毕业时,是掀起改革开放新高潮的1992年;从政的20年间,是国家飞速发展的时期,可谓日新月异。
当他看到巴东县:全县近50万人,42万人生活在大山里,其中有17.29万贫困人口,才深切感受到,发展不平衡和社会撕裂多么大。作为山村里出来的人,陈行甲依然被巴东县的贫困震住了,他难以理解,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,怎么这个地方还像二三十年那样穷?!
对于一个身怀理想主义和救世情怀的人而言,这是令人痛苦的。
陈行甲把母亲的遗像摆在办公室里。“在母亲的目光中工作和生活,我心里踏实些。”他将秉承母亲的干净与善良,在巴东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热血。
巴东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区,发展工业和农业具有先天不足,但这里好山好水,具有旅游优势,陈行甲便确立了“生态扶贫”的工作基调。
旅游,先旅才能游。巴东举全县之力发展交通,2012年就筹集资金二十亿元用在修路上。
理想是美好的,陈行甲很快就碰到现实问题:越穷的地方越腐败,现在有资金了,就更腐败。虚报工程投资规模,甚至虚构一个假工程,大肆敛财和贿赂,真正用于民生的资金是少部分,这本是普遍的潜规则,当大部分人习以为常时,陈行甲身上的理想主义风格便显现出来了,他要坚决肃清这种腐败现象。
在办公室,有人给他一件普通衬衫,口袋里是1000张千元港币。这只是小儿科,还有银行卡、江诗丹顿手表、金条,电影里出现的或没出现的行贿手段,他都见识过了,但他全部拒绝,百毒不侵。
一个县委书记收钱是易如反掌,不收钱才困难,即使半推半就,一年收个百八十万不是什么难事,但陈行甲当了5年县委书记,一分钱都没有收。后来在各种公开场合,陈行甲都自信满满:“我从没收过贿,我的标签就是‘不收钱的县委书记’。”而台下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,而且坚决打击其他人的腐败问题。
他一共将87个干部和老板送进了监狱,其中有9个局长、5个县领导,包括县长、副县长和县委副书记。即便是上级领导让他放人,他也不从。他在政府会议上直接称呼这些人是王八蛋。
2015年,他在县纪委书记的会议上,咬牙切齿地说道:“100万的工程最后结算成200万,1000万最后结算成1500万,确保你发财是吧,对这些人直接给他说一个字,滚,有多远给我滚多远。”
当事情过去多年,已卸任的陈行甲每次说起这些受贿者,依然是义愤填膺。在一个1/3都是贫困人口的山区,这些县领导单笔受贿就可以达到50万,陈行甲无法接受这种黑暗事实,他说自己恨他们,代表50万巴东人民恨他们,自己绝不能饶了他们,要把他们连萝卜带泥地拔出来。
直到现在每次说起这些事,他的严肃和愤怒,与2015年并无二致。时间的流逝和工作的变化,并没有消磨他对腐败的痛恨。
当有人问他,如果这些人现在来给你的公益基金捐款,你接受吗?陈行甲毫不犹豫地回答,要拒绝,因为这些人是坏人。坏人,一般出自孩子之口。
陈行甲的理想主义情怀,跃然纸上。
由于反腐力度大,很多人担心他的个人安危,晚上不让他单独外出,甚至他的妻子也收到过威胁短信。妻子说:“行甲,我不指望你飞黄腾达,但求你一定要安全回来。”多年以后,陈行甲每每回忆起妻子的这条信息,都是热泪盈眶。但陈行甲何其决绝!他不仅没有退缩,反而更加愤怒,撕掉写好的稿子,在第二天的会议上更加大尺度地揭露腐败事实:
东瀼口镇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300万元,中标者田某交代项目前期费用就花了30万,给时任镇党委书记送现金50万,给具体负责该项目的镇党委副书记送现金20万,还给镇政府上交了20万管理费。这才300万的项目,送都送出去了120万,多么的舍得!他还要赚钱,可想可知,真正落到工程建设上的资金有多少。
这个项目的地址就在东壤口集镇旁边的山坡上,现在大家去看一看,哪里还看得出国家投过钱的痕迹?!
这已经是在公开会议上直接点名腐败分子了,足够匪夷所思!
这段话被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29集易学习完整引用,连数字都没改!
陈行甲的母亲在农村是一个异类,陈行甲在官场更是个异类!他在2019年《我是演说家》哽咽地说:“只要我像妈妈那样,干净、善良地活着,我还在,我的妈妈就还在呀!”
陈行甲对腐败有多恨,就对巴东百姓有多爱。
2011年12月1日,履新1个月的陈行甲到“艾滋病村”茶店子镇竹林坪村,这个村有35名艾滋病人,在那个谈“艾”色变的年代,这个村受尽歧视,无人待见他们,如同被嫌弃的社会性死亡者。陈行甲安排镇政府杀了一头猪,请这35人吃饭,互相夹菜,一起喝酒,所有人都哭了,这是他们长久以来第一次被当作正常人看待。
无论县委大楼围着多少上访群众,他永远都是放下手里的工作,直接走出去,亲自面对老百姓,回答完所有的问题,安抚好所有人的情绪,他再离开。这也是陈行甲至今最感到自豪的事。
当他在腐败分子面前态度强硬时,面对巴东人民却是一个泪点低的人。当自强不息的无臂青年陈兹方发来感谢的微信时,他感动得哭了;当28岁的青年扶贫干部胡祖康因病去世时,他悲伤地哭了;当发现贫困地区竟然有干部大把收钱时,他愤怒地哭了。
他坚持自己撰写每一篇发言稿,无需他人代笔,每次讲话后的视频、讲话稿都会立即发在网上,接受网上评议。他的讲话文章,没有套话,没有八股,没有官僚。
这样的县委书记,自然受到人民的爱戴。陈行甲每次去基层,没有保镖,没有红地毯,没有封路,但总会被一群村民团团围住,纷纷把自己小孩送给陈行甲抱,然后拍个照,洗出来放在家里,以此为傲。巴东老百姓,上至99岁老人,下至刚上学的孩童,都称呼他“甲哥”。
网上对他的好评,基本是一边倒,比花钱雇佣的水军还要热烈。时至今日,巴东人民依然在呼吁希望政府能返聘“甲哥”。
辞官多年,有一次陈行甲回巴东看望老朋友,有人在街上拍到他下车的背影,转手就发到了抖音上,“惊喜!甲哥回来了!”立马就刷屏了。当陈行甲看到朋友转发给他的抖音时,感慨万千,“这种奔走相告的感觉,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”。
老百姓,总是用这种真诚而朴素的方式,表达着自己对好官的热爱。
2015年6月30日,勤政爱民的陈行甲,成为102名“全国优秀县委书记”之一,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。
2016年9月7日,恩施公示了提拔重用人选考察对象,陈行甲赫然在列,即将进入地级市领导行列。这份公示至今还在恩施的政府官网上挂着。
2011-2016年,巴东县GDP增加近1倍,人均GDP增加近1万元,旅游综合收入增加1.6倍,2016年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将近50%。民生领域,全县322个村全部通了水泥路。
上有中央的认可和地方的提拔,下有老百姓的爱戴,中有良好的政绩,45岁的陈行甲,怎么看都是前途无量!
“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,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,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,敢说自己已经拼尽全力。”
“再见了,我的巴东!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,而我已飞过。此去经年,山长水阔,你在我的心里,在我的梦里。”
理想主义和文艺青年的告别文字瞬间刷屏网络。
离开巴东时,只有陈行甲和司机两人,没有欢送晚宴,没有提前通知,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。这是他认为最理想的告别方式。
多年以后,别人问他为什么辞职,他回答得很隐晦,90%是个人价值观的主动选择,还有10%是领导也不一定是好人,有可能是坏人。他依然像个纯真的孩子一样,用好人坏人来区分人类。
2018年,这个领导终于被组织定性为“坏人”。2020年,巴东退出贫困县,并荣获“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”称号。
陈行甲,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告别巴东的,只是,他本该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向这个平台的更高处,但他却换了一个平台。
换的是工作,不换的是情怀。
5我不是药神
陈行甲上大学时,就能熟背罗素的英语文章《我为什么活着》。第一段话就是: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:那就是对爱的渴望,对知识的追求,以及对弱势者的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。
但是他知道,有些问题,是权力解决不了的。
离开巴东后,他南下深圳,2017年5月,陈行甲放弃了四百万年薪的工作邀请,创立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,帮助白血病儿童患者。
他说,恒是长久,晖代表温暖。
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,与他在巴东的5年扶贫工作息息相关。他发现,巴东的17万贫困人口,有1/2是因病致贫,而巴东发生的一起惨剧,深深刺痛了他。一户人家的小孩,得了白血病,高昂的医疗费压得这户人喘不过气来,爷爷不想拖累家人,选择了自杀,将“省”下来的生活费给孙子治病。
而最后这个孙子也没保住。
两条人命就这么没了,陈行甲一直难以释怀。当大部分人将之作为看过就忘的新闻时,陈行甲在想着如何去改变这些弱势者的苦难,去减少因病致贫的悲剧。
但是,从政府官员转型做公益,这个转变是艰难的。以前,手中的权力允许他签字批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。而现在,陈行甲需要为每一笔资金四处奔走,而结果只是一句鼓励,合作的事再没下文。几番周折下,一位浙江企业家被深深打动,答应给他1千万,让他放手去做,也不要冠名。
陈行甲的试点地区,选在广东河源,一个贫困地级市,全市5个县,全部是贫困县,是深圳的对口帮扶对象。
陈行甲的公益理念,更加前卫。他认为,将患者的血淋淋苦难公之于众,靠眼泪和情怀去找社会筹款,然后帮忙患者付医疗费,根本就救不过来,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公益1.0版。
他用中国最大的民间公益组织“壹基金”举例,壹基金每年可以募集1.5亿,假使这些钱全部用来救助白血病患者,每位白血病患者的医疗费至少是10万,那么壹基金每年只能救助1500人,相比中国百万级的白血病患者,实在是杯水车薪。
陈行甲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他希望用自己的试点,来推动国家的顶层设计,建立一个救助体系,从而惠及全中国,他称之为“普渡众生”。他的愿景就是:联合爱,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。这句话也是”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“公众号的首页介绍语。
陈行甲刚到河源时,发现这个360万人口的地级市,完全没有治疗白血病的能力,所有的白血病患者,都要去广州治疗,但床位紧张,排队三四周是很正常的事,跟等死差不多。而这期间,他亲眼所见的一起惨剧,再次刺痛了他柔软的内心。
在广州,一个奄奄一息的白血病孩子,被扔在了重症监护室,父母不见踪影。陈行甲非常愤怒,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父母?他后来通过各种方法找到了这个孩子的母亲,当他见到这位母亲的第一眼时,就原谅她了。家徒四壁,能卖的东西全卖了。
这位母亲回到了医院,一直哭闹的孩子,一看到母亲,立刻就安静了。最后,孩子在母亲的怀中去世。
全程目睹的陈行甲泪流满面,他下定决心,一定要把这个事做下去,杜绝这种人间悲剧的再次发生。
他在河源很快就发现,治疗白血病的难点,就是药价贵!它能很快把一个家吃得倾家荡产,直到吃不起,耽误治疗,最终人财两空。
陈行甲对河源的白血病儿童实行兜底治疗,但他知道这是治标不治本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,就在于医保目录。如果将白血病的特效药纳入医保,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。否则,捐再多的钱,也挽救不了生命,只是便宜了那些幕后利益者。
于是,陈行甲穿梭于河源、广州和北京,使出浑身系数,邀请国家卫健委和医保决策部门进行评估,立志要将那些临床广泛使用的特效药纳入医保目录。
2018年7月,徐峥主演的《我不是药神》上映,轰动全国,陈行甲则将培门冬酰胺酶、伊马替尼这两支白血病特效药纳入到河源的慈善医疗补充目录,报销比例从65%增加到90%,能为每位患者节省5千元费用。
徐峥很早就知道了陈行甲做的事,电影上映的第二天,他就宣布每1亿票房,就捐赠30万给陈行甲的儿童公益基金,最终捐了900多万。
2018年11月,培门冬酰胺酶被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。2019年元旦,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讲到因病致贫的问题,特别提到了2018年有17支抗癌药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,其中就包含了陈行甲争取到的培门冬酰胺酶,还有电影里的格列卫。
陈行甲用很少量的社会资金,推动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变化,为全中国的儿童白血病患者节省一大笔医疗支出。中国有200万儿童白血病患者,按照每人每年节省1万元算,一年就可以为老百姓省出200亿!
什么叫功德无量?什么叫普渡众生?这就是!!!现实版的《我不是药神》就在你我身边。
2018年,陈行甲被《中国慈善家》评为“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”。2019年,陈行甲被中国公益年会评为“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”。2021年初,陈行甲入选公益领域的“艾问2020最具向善领导力创始人50强。”。他是里面唯一的公益新兵。
回看弃官投身公益的选择,他说:“我放下了手中的权力,除了理想和热忱以外一无所有。”
陈行甲没有停下脚步,他还要推动更多的白血病特效药进入医保目录,而他最终的目标,是用自己后半生的公益行动来促进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的合作,实现全国的儿童白血病免费治疗。
对于陈行甲的决心,著名演员、公益人物濮存昕感叹:“我也是个公益人。像你这样,一开始就全身心扑上来,杠上来,要用半辈子做这个事的架势,以前还真是没遇到过。”
2019年,杂志《环球人物》采访陈行甲,在开往清华大学的出租车上,与记者的聊天话题不经意间转到白血病上,这个47岁的中年男人突然哽咽,几颗泪珠从眼眶里掉了下来。采访结束时,陈行甲在《环球人物》的留言本上写下了他最喜欢的一句话:社会并不完美,看清依然热爱,知难仍然行动。
他的理想主义和救世情怀始终充沛,医保目录的成就并不会减缓他的步伐,只会让他更加昂扬、更加悲悯,他一定会得偿所愿!
6对待抗疫英雄的正确方式
2020年的抗疫,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根据公开数据,共有388位抗疫殉职人员。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口头表扬中,鲜有人去关注抗疫医生的补助问题(小炒写过两篇文章,都被和谐了),几乎看不到关于牺牲者后代的抚养问题的报道。
陈行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英雄后代的这些单亲孩子、孤儿,已经成为了弱势群体。他们最需要的不再是钱财,而是关怀、陪伴、教育。
陈行甲立刻成立了“传薪计划”,覆盖全国所有为抗击疫情不幸牺牲的一线工作者,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将帮扶对象定为抗疫英雄子女的公益项目。
“你们是春天存在过的证明。”陈行甲用这句话表达对这些孩子们的感受。2020年的整个春天,因为抗击疫情,我们都没有感受到春意盎然,但是那些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悲壮英雄们,他们的孩子们,代表了春天的希望。
为了守护这份希望,陈行甲决定为这些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成长关怀。
“传薪计划”每年为每位孩子提供1.2万元的教育基金,资金支持只是这个项目的极少部分,其主要部分是在这些孩子们0-22岁的漫长过程中,给予全方面的陪伴关怀和一种家的温暖,让他们健康成长。
这是权力和金钱所不能解决的,它需要持续的人力、物力,还有最重要的感情。
陈行甲说:“我们通过时间去弥补这些英雄的去世带给他们家庭的伤痛,我们用时间来陪伴这些孩子们成长。我们也等待,通过公益人踏踏实实的努力,通过对英雄的报偿,能够引导我们共同建立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。”
截至目前,已经有102个英雄家庭的160名子女,加入“传薪计划”。
那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们,看到还有国人如此关心自己的孩子,他们是欣慰的,泉下有知的他们,定会保佑这样的国人。只有生在这样的国人组成的国土的英雄们,才是值得的。
而那些只会用嘴、催泪和抖音来纪念英雄的公众人物们,你们虚不虚?那些将英雄补助克扣和中饱私囊的权力者们,用最恶毒的话问候你们的祖宗十八代都不足以泄愤。你们与陈行甲的差距,印证了一句话:人与人的差距,比人和狗的差距还要大!
2020年12月3日,蒙牛集团向“传薪计划”捐赠670万元。在捐赠仪式上,陈行甲说出了自己的感触:
“为大众利益而牺牲的抱薪者,我们不要那么轻易地让他们的英名消逝于风雪,不要让他们的后辈困顿于荆棘。”
会说这句话的人很多,会做的凤毛麟角。
小结
陈行甲是一个浪漫主义者,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更难得的是,他还是一个行动者,为了理想,愿意历经艰苦。2018年6月,他在浙江大学做长篇演讲,结尾是这样的:
“当我们老了的时候,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,「你现在所在的这个国家,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支持下,医疗是公平的、教育也是公平的,人们安居乐业,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所以,你可以放心地追求自己的梦想」。”
鲁迅先生在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?》说:
”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拚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,……,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“
鲁迅说的这段国人耳熟能详的话,其前一句话是:
”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 ‘自欺力’,‘自欺’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,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,笼罩了一切罢了。然而,在这笼罩之下,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。“
陈行甲,才是中国的脊梁,才是自信的中国人,才是中国觉醒的精英!网络上,少一些碍国”五绝“,多一些爱国”行甲“,国家复兴和人民幸福就水到渠成了。
因为,他(们)不是太阳,但能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。无数这样的微弱光芒聚集在一起,就能冲破一切黑暗!
参考资料:
1、《我是演说家》第五季,陈行甲,2019年;
2、《舍得智慧讲堂》第三季,陈行甲,2019年;
3、央视《回声嘹亮》,陈行甲,2020年;
中国 | 改革开放四十年,他们的追赶与牺牲
中国 | 我多么希望,媒体的镜头能够从美好伟大的聚焦中稍微偏离一下
美国 | 打工人之死,改变一个国家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关注陈行甲「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」公众号,将爱传递出去。